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9月16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社會萬象> 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登場 首次移師台東

社會萬象

字級

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登場 首次移師台東

【人間社 陳麗如 台東報導】 2025-05-07
第四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即日起,在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、台東森林公園活水湖、卑南鄉達魯瑪克部落等三處場地展出,這是首次由西部移師東部舉辦的竹構造創作展,讓竹構築能量延伸到東岸, 6組竹構築根植於山海交會之地,展現台灣東岸與自然環境緊密交融的文化特質。

為國產竹材融入建築設計人才培育與技術傳承,林業署自2011年與臺灣竹會合作,從第一、二屆「構竹林鐵新銳展」突破竹材接頭結構設計,第三屆創造更貼近民眾生活的「島嶼構竹」,本屆則以人與土地、時代脈動、真實建築的探索,讓竹構築成為關於土地、生活與未來想像的實踐。

臺灣竹會理事長暨陽明交大建築研究所所長許倍銜表示,經歷四屆的構竹展,投入建築設計師、結構技師等各方協作者超過百人,得以將竹構建築的當代實踐往前推進。指出竹子從產地到防腐、彎折等加工處理,牽涉許多細膩工序,只要對材料特性有足夠理解,竹材也有機會搭配構造工法的創新,達到兼具視覺美感與結構安全的成果。

這次展覽分布在三大展區,知本國家森林遊樂區內有4組作品,包括柯慕一以卑南族神話「石生說」為靈感創造「石頭的孩子」;自然建築創作者陳思因,似裙的竹簷在架高的涼亭中,打造「在若亭」;在千根榕步道林間的「竹蝶」,由陳宣誠運用孟宗竹片膠合而成,挑戰薄殼的詩意之作;由原民、竹藝師傅及學生參與傳承的臺灣義築協會,開闢出「第三空間」。

另外,位於森林公園活水湖畔的「船塢」,是王柏仁親自採集長枝竹所打造首座濱水域竹構,似一艘遠眺太平洋與卑南主山的船;位於達魯瑪克部落的「Irilriya」(指涼亭),由來自南王部落的原民竹構高手暨自然建築界前輩鄭浩祥,改良自卑南少年會所(takuban)的結構型態,周圍長滿剌竹、長枝竹等七、八種竹子,除了就地取材,也適合開發為竹材工藝聚落。

策展人葉育鑫觀察,設計者在回應基地特性與氣候條件之餘,試圖帶入更多文化意識,尤其原民文化的視角,為竹構增添動人的風采。

臺灣義築協會執行長簡志明所用的孟宗竹,取材自台東海端紅石林道,嘗試以知本溫泉浸泡防腐,在林業保育署臺東分署協助下,實驗最終成功,充分展現東部天然資源的潛力與智慧。

林業保育署希望透過竹構築的設計與實作,連結專家、建築設計者和一般大眾,傳承、創新並行銷台灣竹文化與產業發展,讓台灣竹構築文化從實驗走向實踐,從美學走向日常,也歡迎民眾踴躍前往欣賞。
12345678910第1 / 256頁
追蹤我們